“纠正‘四风’不能止步,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。”近日,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华社一篇《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新表现值得警惕》的文章,对加强党的作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。这一重要指示,切中时弊,内涵丰富,充分表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、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,在各地党员干部中引起强烈反响。
作风是一个党的性质、宗旨的重要体现,是实现党的纲领、目标、任务的重要保证。作风连着党风、政风,影响着民风。加强作风建设,既是保持党的先进性、纯洁性的客观要求,又反映了人民心声和社会呼声。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,力戒形式主义,真心实意为群众做实事、办好事、解难事。
党的十八大以来,从制定和执行中央八项规定开始,全党上下在纠正“四风”问题上取得重大成效。当前“四风”问题中,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基本刹住,但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,并呈现出一些新的表现形式,这都再次表明“四风”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。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风建设既是攻坚战更是持久战,敢于担当、敢打硬仗。作风好不好,关键看领导。领导干部是作风建设的组织者和管理者,是作风建设的风向标和指示灯。必须要发挥“关键少数”的带头示范作用,使每个成员融入其中。
党的十九大再次发出了把作风建设进行到底的号令,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对作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,释放出持之以恒正风肃纪的强烈信号。反“四风”绝不能有歇歇脚、松口气的想法,要提高政治站位,增强政治自觉,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,锲而不舍抓好作风建设。
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就像一针“清醒剂”,让广大党员干部始终保持纠正“四风”的清醒,针对办事拖沓敷衍、懒政庸政怠政等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突出问题进行深入整改,针对表态多、调门高、行动少、落实差等突出问题,拿出过硬措施,扎扎实实地改。成风化俗、形成习惯,推动党员干部作风不断好转,行政效能不断优化。
“为人民服务是具体的、不是抽象的,是实在的、不是空洞的。”作风建设根本上是为了密切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,必须回应群众需求,满足人民期待。
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转变作风,身体力行,树立优良作风,从小事抓起,一级带着一级干,一级做给一级看,并加强纪律教育,强化纪律执行,让各级党员干部知敬畏、存戒惧、守底线,抓早抓小、防微杜渐,坚决防止不良风气反弹回潮,驰而不息纠正“四风”,不断巩固和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果。